2022-01-17 00:33:05 热度:

岳阳楼记:孔夫子的好学生,儒家士人的典范!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尽人皆知。关于《岳阳楼记》的写作过程,因为作品长期以来被列入中学语文教材的缘故,但凡学过的人都知道。

《岳阳楼记》是文化瑰宝,围绕这篇文章,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四绝说”,即滕子京的建筑、范仲淹的文章、苏舜钦的书法、邵竦的篆刻。九十年代有一部武打电影叫《巴陵窃贼》,就是围绕《岳阳楼记》篆刻牌匾失而复得的事件编写的故事。

《岳阳楼记》的文笔和所表达的思想,时至今日仍在奕奕放光,并没有几个作品能够超越于它,但它有一个遗憾,始终萦绕在人们的心头,让人难以忘怀,那就是:作为以写景起兴的散文作品,范仲淹先生没有去过岳阳楼——写之前没有去过,写完后也没有去过,一直都没有去过。这个,的确是一个遗憾,很大的遗憾!

我们不能要求作家所写的内容都必须是亲眼所见,佛家说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触觉,只要是通过这些感官获得的信息,都可以转化为作品。但唯独《岳阳楼记》这样的作品,就是让人遗憾,原因是它太有名了,太让人崇敬了;又因为它是以景起兴的散文作品,不同于长篇小说,我们还就是要求作者务必到现场一观。

范仲淹先生没去现场是有客观原因的。巴陵郡太守滕子京建好岳阳楼,向他求文的时候,恰逢由他主持的北宋朝廷的庆历新政以失败收场,他和几位主政官员都被贬出朝廷,范仲淹被贬到河南邓州任职,这篇文章就是在河南邓州写的。我查了一下资料,河南邓州到湖南岳阳,有470多公里路程,现在有汽车、高铁和飞机,最多一个或几个小时即可到达,但在古代,来回就得几十天时间。范仲淹先生到邓州后,心情不好,身体也有了病,正在一边工作一边休养;此外,象范仲淹这样级别的官员,在地方之间相互往来还需请示朝廷,如果没有正式公务,朝廷也不会批准,不能仅仅为了写一篇文章,向朝廷打报告。诸多制约因素,官员之间都非常清楚,因此,滕子京在向范仲淹求文的时候,也没打算指望他来,就随着书信附带了一张岳阳楼全景图,这样就能使范先生看到洞庭湖的基本样貌。

我在中学时代第一次听老师讲《岳阳楼记》的时候,老师说范仲淹被贬官,路过岳阳楼,触景生情,写出了这一千古名篇。这样说当然顺理成章,也符合散文写作的基本规程。如果连现场都没有去过,哪会有什么真情实感?何况还是千古名篇。我那语文老师也是一个博学多识的人,我不敢肯定他把作品的背景资料看全了没有,八十年代初期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报纸杂志也很少,老师讲课全凭一本教育部发的参考书籍,算是和学生的课本有所区别,不然给学生讲点什么新鲜东西呀!因此,老师讲课看不全背景资料也情有可原。后来资料丰富了,才知道范仲淹没有到过岳阳楼的事情。

关于这件事,大家还是要本着“了解之同情”的态度予以对待,毕竟古代不是现在,去不了也是客观条件所限。此外,依据自然法则,任何登峰造极的东西,多少都要留一点遗憾,不可求全责备,求全可能就有大祸。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多多少少都有这样一些认识,比如把小孩的乳名叫得难听一些,狗胜、二蛋之类,据说是为了好养活。这也是过往文化的一些零碎内容,老师讲课的时候大可以讲个透彻明白,不必为范仲淹隐瞒。“四大绝活”才有“一点遗憾”,而且能够完整地保留至今,几次大火和失窃都能安然无恙,的确是很值很赚了,对咱们后人来讲,没有一点儿遗憾可言。

滕子京也不是等闲之辈,为什么一定要让范仲淹作记述文章?两人关系好是一个前提,政治上也都属于庆历新政的领军人物,重点是范仲淹的文笔仅次于唐宋八大家,从文学成就来说,因为有了《岳阳楼记》,就能与八大家齐名。还有一点,范仲淹是庆历新政的发起者和实施者,庆历新政的核心文件《答手诏条陈十事疏》(简称《十项条陈》),就是由他牵头起草,经朝廷和皇帝批准施行的。因为这个阅历,从思想感情上来说,就与其别的文人学士有所不同,因为“胸怀过天下”嘛!唐宋八大家都是文学家兼政治家,几乎都是一边当官一边搞创作,彼时在政治上能与范仲淹齐名的要数韩愈和欧阳修,韩愈是前朝人,政治上的动静没有范仲淹大;欧阳修是同朝的官僚,也是改革派,是范仲淹的帮手,两人一同遭贬。后来的王安石、苏轼动静比范仲淹大,不过此时的他们还没有露脸。综合比较下来,当然范仲淹是最佳选择。

范先生的一篇雄文作下来,果然是高超的文学艺术中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这些千古名句,不知激励了多少后人,也大幅度提升了文人学士的社会评价。全文算上标点符号(这是现代人加的),也就446个字(不算标点符号要挨鲁迅的骂),其艺术性、包容性、进取性和实在性,都是开一代新风的。尤其是实在性方面,作为一个操作过政治实务的人,写出来的东西的确和清风明月一类的东西不太一样。“大江东去,浪淘尽……”,虽然高远,但也虚幻;“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即使真切,难免悲凉;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一颗胸怀豪迈的士子之心。

整篇文章看下来,虽有“春和景明”之描述和“家国情怀”之表达,但悲怆之情贯穿全篇,从小读到大,都给人心酸的感觉。散文这种东西,和诗歌一样,表达的是人的情志,再有理性之人,写出诗歌散文来,也掩饰不住当时当地的情绪。范仲淹不但是文学家,更是一个朝廷的高官,他所从事的主业,就是治国理政。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他的心理上打下了浓重的阴影。初次看到作品背景的人,会说他是因为被贬官才心情不好的,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这种观点放到基层小官的身上是成立的,以他这样宰相级别的大官,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升迁沉浮根本不在话下,关键要看办的事情成功与否。他们已经是朝廷政策走向的代表人物,进退之间体现的是朝廷对国家政策的选择。

庆历新政的背景是,北宋到了仁宗朝(年号庆历),立国已经80多年,原有的体制机制和政策运行已经老化,国家在社会管理、民众生活和对外战争上,积累了严重的问题和危机。史书的判断是:“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下,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就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改革的十项措施。

历史上有名的这个《十项条陈》,并不是范仲淹他们主动上奏的。据史书记载:“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国王李元昊请求议和,西方边事稍宁,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授枢密副使,又擢拔欧阳修、蔡襄、王素和余靖为谏官(俗称“四谏”),锐意进取。八月,仁宗罢免副宰相王举正,再拜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宰相)。九月,宋仁宗召见范仲淹、富弼,给笔札,责令条奏政事。范、富二人随即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谏官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宋仁宗大都予以采纳,并渐次颁布实施,颁发全国。”

范仲淹十项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大致说来,在澄清吏治方面五条:一是“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二是“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三是“精贡举”,严格科举取士;四是“择长官”,慎选地方长官;五是“均公田”,防止贪赃枉法。在富国强兵方面三条:一是“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二是“减徭役”,减轻人民负担;三是“修武备”,增强作战能力。在厉行法治方面两条:一是“重命令”,保证政令执行;二是“推恩信”,落实朝廷惠政(限于篇幅,愿意了解详细内容的人去看史书)。

这些内容,只要当过公务员的人都知道,多半只是一些抓落实的措施,从严格意义上说,还谈不到改革的层面,因此,史书评价:“范仲淹整顿官僚机构的六项措施,只不过是微小的改革;至于其它四项如‘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摇役’,更谈不上彻底的改革。”就是这样一些微小的改革,也“遭到守旧官僚的激烈反对,宣告失败”。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二十八日,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同一天,富弼亦被罢去枢密副使,改任京东西路安抚使、知郓州。第二天,杜衍被罢去尚书左丞,出知兖州。二月初四,罢磨勘新法、任子新法。三月初五,韩琦罢枢密副使,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至此,主持变法改革的主要人物,全被逐出朝廷。二十三日,废除科举新法,恢复旧制。八月二十一日,欧阳修罢河北都转运使,改知滁州(写了《醉翁亭记》的地方)。庆历新政彻底失败。

如此重大的失败,不仅仅是范仲淹个人的失败,也不仅仅是主政团队的失败,而真正失败的是国家和政权,最终遭罪的是全国民众。历史稍微向后推进一下,大家就知道,因为这次微小改革的失败,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社会危机和边患战争,北宋不得不启动新一轮的变法,那就是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动静更大,败得更惨,这是后话。

让范仲淹真正悲怆的,就是社会的惯性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人性的堕落。可以说,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改革者,都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他们看到了社会的危机,在大厦将倾的时候,勇敢地向危机挑战,试图挽狂澜于既倒。但风车的力量实在太过强大了,一人一马委实不是它的对手。堂吉诃德每次勇敢地冲向风车,每次都被风车打倒,被家人救回来后,养好伤,又单人独骑去战风车。如此循环往复,如此失败到底。塞万提斯称赞的是这种精神,他并不认为人能够战胜风车。风车虽然是人建造的,但一个或几个人绝不是它的对手。在大家都不愿意动手的情况下,只有任凭风吹雨打,让它自然朽去,一个或几个人是没有办法让它改变方向或停止运转的。

在范仲淹发出的三句箴言中,前两句是士大夫的修养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一句则是他的心志表达——“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象堂吉诃德一样,他是下定决心要同朝堂上和社会上的那些成千上万的“风车”战斗到底,此之谓孔夫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可真是孔夫子的好学生,儒家士人的典范!

岳阳楼记孔夫子好学生儒家士人典范

推荐阅读

《听王林波老师上统编语文课》读后感
每次读王林波老师这本书,都会有如沐春风之感,那叫一个舒服!他的课如其人,朴朴素素,简简单单。课堂上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华丽的教学语言,也没有热热闹闹的活动。然而透过这样的课堂,却可以看见他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和朴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有蕴藏其中的先进的教学思想。 《听王林波老师上统编语文课》这本书中精选的课例,涉及到不同的年段,也包括了不同的课型,对如何上好统编教材的语文课有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接下来我就《蜘蛛开店》这一课谈谈我的收获。 一、在情境中学习生字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详细]
2022-06-04
《张生煮海》:一条难以置信的好运法则
壹 东海岸边,捡石头支锅,拾柴禾生火,然后举起勺子往锅里舀海水。 锅里的海水开始冒泡,滚沸,蒸汽缭绕。 只见锅里的水减一分,东海就退十丈。这样煮下去,海水见底,龙宫必现。 他,姓张名羽,人称秀才张生。 意欲煮干东海水,以便步入龙宫向龙王提亲,娶龙王的三女儿琼莲为妻。 因为此前张生在东海边借宿读书的时候,邂逅聪颖伶俐的琼莲,一见钟情。 这是元剧《张生煮海》的故事。 煮海逼龙,是仙姑献的计;面晤龙王,长老也劈浪引路。 众神合力,终令父母双亡的穷书生娶到了东海龙王女儿。 表面上看,剧情传递一种观点,好运气全凭神...[详细]
2022-05-27
读《怀疑与学问》,锤炼思辨能力
怀疑精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尤其需要培养善于质疑、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编选了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一文,既教给中学生学贵有疑,也让他们由此学习议论性文本写作特点。 《怀疑与学问》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被编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作为议论性文本,此文论点明确、论证严密、表达严谨,词语之间、语句之间、段落之间均体现出紧密的逻辑关联,使读者感受到顾颉刚先生强大的思辨与论证能力。 标题的思辨性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详细]
2022-05-27
《傅雷家书》整本书导读
非虚构类整本书导读要善于整合 兼评何庆华老师《傅雷家书》整本书导读 初中阶段教材里的必读整本书大致分为两类:虚构类的小说和非虚构类的散文集、科普作品、纪实性作品、书信集、诗集。 特别是非虚构类的散文、科普作品和书信集等,大多由单篇构成,篇与篇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不像小说有情节线和人物索贯穿,容易陷入碎片化。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一类书时要善于整合,寻找单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结构化。 下面以何庆华老师执教的《傅雷家书》为例进行阐述。 一、整合单篇 相对于故事性的小说要破整而言,非虚构类文本要统整。 ...[详细]
2022-05-25
《从此爱上作文课》读后感
卷首语: 有这样一粒种子,种入泥土,能长成绿树;种在梦里,可以禾下乘凉;种在课堂,织成锦绣文章。有这样一位年轻教师,拜读了黄厚江老师的《从此爱上作文课》,心中便埋下了发芽开花的愿望,于是,带一粒种子走进语文课堂。 带一粒种子进课堂 读《从此爱上作文课》有感 一直以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很多年轻老师不知道作文课怎么上,我就是其中一员。二零一九年入职后教初中语文,从刚开始的学人家每次都选择往年中考原题让学生练习,到后来听过一些讲座后的拿来主义照搬、模仿,班级的写作课并无太大进益,我自己也越教越迷茫、越教越...[详细]
2022-05-25
《杨绛传》读后感:有梦不觉人生寒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用电影《怦然心动》里的这句台词,来形容杨绛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的感情再恰当不过了。于茫茫人海,他俩隔万千人群,在对的时间和地点,不期而遇,这是一种幸运,更是生命中无比美好的馈赠。从此,牵手一生、暖心一世。 偶然邂逅已许平生 《圣经》有言: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1932年,在清华古月堂的偶然邂逅,对杨绛和钱钟书而言就有了别样的意义。那一刻,初春的风带着馥郁芬芳,悠然的穿过古月堂,住进了两个人的心,没来得及说话,只是在人群中对对方相视一笑,从此便缘定...[详细]
2022-05-25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 1 两天的时间,一口气把《摇着轮椅上北大》这本书读完了。 郭晖是一位摇着轮椅上北大的河北残疾女孩,生命如夏花般的灿烂,读着她的经历,感受着她的生活,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同时也倍感她之于我的的压力和痛苦。 启发来自于她强劲的生命之歌,让我感受到了她强大的生命力量。 学习是幸福也是唯一的希望 2 上帝夺去了她行走的能力,但是却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让她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意义。 对于她来说,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疼痛是每天的功课,疼痛像一条蛇,死死地缠绕着她;疼...[详细]
2022-05-24
王君《天生我材会写作》读后感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新课标提出,中学生写作要达到文从字顺,能够正确地表达感情,能够运用语法和修辞进行写作并修改。但在实际写作中,尤其是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令人担忧。虽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和写作内容的训练,但效果甚微。作为语文教师,每每看到学生的考场作文,就有种吐血的感觉。这个假期读了王君老师的《天生我材会写作》一书后茅塞顿开,原来作文教学还可以这样做。 一、打破假话,抒真情。 假其实在学生的写作中是出现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考场作文。学生为了迎合阅卷教师的喜好,在作文...[详细]
2022-05-11
《洛神赋》解读:人神道殊,洛水生赋
我国三国时期有一著名的辞赋名篇,它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 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其中的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它就是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洛神赋》。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许文玉老师去揭开《洛神赋》的神秘面纱。 人神道殊,洛水生赋 《洛神赋》解读 许文玉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xue),李白《将进酒》中的陈王谓谁?曹植。 故事的开始,或许正要从曹植爱喝酒说起。 曹植是曹操第三子,从小就颇具才气,也有...[详细]
2022-04-27
孔乙己读后感:鲁迅为什么选择“小伙计”作为《孔乙己》的叙述者
《孔乙己》叙述者的选择 《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里的小伙计,也就是说,作者有意地选用小伙计作为小说的叙述者这个事实是人们在读《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很容易就注意到的。 但却很少有人进一步深究:作者的这一叙述者的选择后面的意味。 叶圣陶先生在《揣摩读〈孔乙己〉》(1959年作,文收《叶圣陶集》第10卷)里曾经说到这个问题。 他指出:用第一人称写法说孔乙己,篇中的我就是鲁迅自己,这样写未尝不可以,但是写成的小说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跟咱们读到的《孔乙己》不一样。 大概鲁迅要用最简要的方法,把孔乙己的活动的范围限制...[详细]
2022-04-20
柳宗元《小石潭记》读后感:快乐于他像俶而远逝的鱼
《小石潭记》:柳宗元,快乐于他像俶而远逝的鱼 读《小石潭记》必须有特别安静的心。 静静地,像时间静止一般,把自己放到那个时空里。 小丘小潭小生 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眼里看得见小,才真正懂得敬畏生命;只有从神坛下来,眼里也才能瞧见小。 对着《小石潭记》,我一坐半天。 我试图将我的眼跟另一双眼重合,尽管我知道这个可能性不大。 但是我还是想去做。 因为一个人的文字而喜欢一个人,我就是这样的。 我喜欢柳宗元文字的干脆, 爽利 不拖沓。 精准简练,形神兼具。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详细]
2022-04-15
鲁迅用“圆规”形容杨二嫂,有何深意?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用 圆规 形容杨二嫂: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对于这个颇有特色的形容,研究者涉及不多,且相关研究大多是站在语言学的角度来审视,探讨圆规这一指称形式究竟是借代还是借喻。 毕飞宇在《小说课》一书中,把圆规这一指称解读为用数学的计算工具来讽喻杨二嫂善于算计的性格特点。作为小说家,毕飞宇站在历史文化的层面来思考这句话,有其合理性。 作为教师,解读这篇被选入九年级语文教材...[详细]
2022-04-13
读书心得感悟:以无功利之心读书方能读好书
近来读书爱读思想史,冯友兰的,李泽厚的,章乃惠的,程艾蓝的,乱读混读一通。读这类书有用吗?我也不清楚,默默静静地读就是了。 如果做每件事都求有用,那活着也太累了。 从前读了书,若觉得装帧美,或发现一些精彩的片段,便想迫不及待地炫一炫,就像女人拍了一张美颜照便想公布于全世界的那种感觉。 不过自从开了头条号,这类操作大大减少了。 因为看到了许多晒书而被批判的例子。只要有人晒书,后面这些评论则是必有的。 这么多书看得完吗?也就是个摆设。书非借不能读也。书这么新,都没看吧。都什么年代的还看书?老古董。.........[详细]
2022-04-10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凡的世界》为何感动国人三十多年?
如果要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里,找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力作,那必须有《平凡的世界》。 作为已故著名作家路遥的心血巨作,《平凡的世界》从1986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第一部,到1991年荣获茅盾文学奖。单这短短五年里,《平凡的世界》就加印数十万册,掀起了一场全民读《平凡的世界》的热潮。 在之后的多年里,当许多同时期的名著力作渐渐沉寂时,《平凡的世界》仍旧热度不减,在上世纪末中科院一项 对国人影响最大的28部图书调查里,《平凡的世界》是唯一一部入围的当代文学作品 ,排名仅次于《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名著。1...[详细]
2022-04-08
《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读后感与心得体会,融通生活教育 追寻幸福未来
开篇介绍 上周日学校对所有中方老师进行了一场线上德育培训,高德胜教授的在讲座中提到他写过的一本书《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从标题来看这是我比较喜欢看的有实例的书,过于理论化的知识会艰涩得让人望而却步。本打算去当当买来一读,迫于疫情所有快递停运。好在电子书可以买到,无比感谢这个网络发达时代, 封控管控都控不住你读书的需要。 融通生活教育追寻幸福未来 读《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有感 作者介绍 高德胜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详细]
2022-04-05
骆驼祥子读后感1500字:谁“杀”死了祥子?
谁杀死了祥子? 《骆驼祥子》是第一部将人力车夫作为主角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健康向上的农村破产青年祥子在北平城内进行了艰苦的个人奋斗,却最终失败并堕落的故事。 我们通常用三起三落来概括祥子的一生,三起三落不是别人说的,是祥子自己说的。虎妞去世后,祥子这样看待自己的一生: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和委屈。 那么,三起三落具体指什么呢? 通读全书,我们可以这样梳理:一起是祥子奋斗三年,买了车。一落是大兵抢了祥子的车。二起是卖骆驼之后,开始攒买车钱。二落是被孙侦探讹了祥子的买车钱。三起是结婚之...[详细]
2022-04-03
《武则天正传》读书心得
对武则天一直充满好奇,与之相关的影视剧充斥荧屏,小说文章更多。武则天时期的唐朝社会是开放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一个时期。以为本书是一本严肃传记,对武则天的治国理政有些期待,更对她的一生充满了好奇,于是一读。 谁知读起来让我大吃一惊!一是有些搞不清这是一本传记还是文学作品,二是书中的武则天让我的心中充满了负能量。虽然对此书有些抵触,但是读起来就放不下了,读完了事。过程中,读的我心惊肉跳,心里灰灰的,窗外是晴空万里,可心情却有些低落。奉劝各位:心理若是不够强大,就暂时不要读了。或是读完后,再读一本正能量的...[详细]
2022-03-16
你可读懂了《岳阳楼记》?解读《岳阳楼记》
解读《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详细]
2022-01-17
《岳阳楼记》:超乎其上的理想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左传》说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只要做到其中一项,就足以名垂千古,而范仲淹可谓豪横至极,把三个选项都包圆了。 论立德/创制垂法,博施济众 他人格千钧、凛然正气,以一己之力扭转唐五代以来的无廉耻之风,立节操、敦风俗、办教育,振奋北宋士大夫主体精神; 论立功/拯厄除难,功济于时 他守土卫国、稳固边防(点击这里,回顾文臣范仲淹的戎马岁月),在朝主导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在地方则修捍海堰、赈济灾民; 论立言/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他有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其中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详细]
2022-01-17
岳阳楼记:孔夫子的好学生,儒家士人的典范!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尽人皆知。关于《岳阳楼记》的写作过程,因为作品长期以来被列入中学语文教材的缘故,但凡学过的人都知道。 《岳阳楼记》是文化瑰宝,围绕这篇文章,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四绝说,即滕子京的建筑、范仲淹的文章、苏舜钦的书法、邵竦的篆刻。九十年代有一部武打电影叫《巴陵窃贼》,就是围绕《岳阳楼记》篆刻牌匾失而复得的事件编写的故事。 《岳阳楼记》的文笔和所表达的思想,时至今日仍在奕奕放光,并没有几个作品能够超越于它,但它有一个遗憾,始终萦绕在人们的心头,让人难以忘怀,那就是:作为以写...[详细]
2022-01-17
《岳阳楼记》之课后思考
从没带过初三的我这学期教九年级了。出于对第一单元诗歌的畏惧,我选择了第三单元的《岳阳楼记》作为九年级上册的开篇。但《岳阳楼记》真的好教吗?开始备课才发现,它也是极有难度的,备课难度不比诗歌单元小。看了很多优秀教学设计、名家教学实录,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古今之变,以成一家之言。然而以我之水平,看名家之课堂,哪有糟粕可去?满眼望去俱是精华。看的越多,越是头昏脑涨,所有好的都想往自己课堂里塞,于是极为痛苦。备课好几天,仍然处在查找资料阶段,难以取舍。到最后,便决定以文言之一体四面作为教学思路,老老实实、踏踏...[详细]
2022-01-17
  • 你可读懂了《岳阳楼记》?解读《岳阳楼记》
    解读《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
  • 《从此爱上作文课》读后感
    卷首语: 有这样一粒种子,种入泥土,能长成绿树;种在梦里,可以禾下乘凉;种在课堂,织成锦绣文章。有这样一位年轻教师,拜读了黄厚江老师的《从此爱上作文课》,心中便埋下了发芽开花的愿望,于是,带一粒种子走进语文课堂。 带一粒种子进课堂 读《从此爱上作文课》有感 一直以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很多年轻老师不知道作文课怎么上,我就是其中一员。二零一九年入职后教初中语文,从刚开始的学人家每次都选择往年中考原题让学生练习,到后来听过一些讲座后的拿来主义照搬、模仿,班级的写作课并无太大进益,我自己也越教越迷茫、越教越...
  • 骆驼祥子读后感1500字:谁“杀”死了祥子?
    谁杀死了祥子? 《骆驼祥子》是第一部将人力车夫作为主角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健康向上的农村破产青年祥子在北平城内进行了艰苦的个人奋斗,却最终失败并堕落的故事。 我们通常用三起三落来概括祥子的一生,三起三落不是别人说的,是祥子自己说的。虎妞去世后,祥子这样看待自己的一生: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和委屈。 那么,三起三落具体指什么呢? 通读全书,我们可以这样梳理:一起是祥子奋斗三年,买了车。一落是大兵抢了祥子的车。二起是卖骆驼之后,开始攒买车钱。二落是被孙侦探讹了祥子的买车钱。三起是结婚之...
  • 《张生煮海》:一条难以置信的好运法则
    壹 东海岸边,捡石头支锅,拾柴禾生火,然后举起勺子往锅里舀海水。 锅里的海水开始冒泡,滚沸,蒸汽缭绕。 只见锅里的水减一分,东海就退十丈。这样煮下去,海水见底,龙宫必现。 他,姓张名羽,人称秀才张生。 意欲煮干东海水,以便步入龙宫向龙王提亲,娶龙王的三女儿琼莲为妻。 因为此前张生在东海边借宿读书的时候,邂逅聪颖伶俐的琼莲,一见钟情。 这是元剧《张生煮海》的故事。 煮海逼龙,是仙姑献的计;面晤龙王,长老也劈浪引路。 众神合力,终令父母双亡的穷书生娶到了东海龙王女儿。 表面上看,剧情传递一种观点,好运气全凭神...
  • 读书心得感悟:以无功利之心读书方能读好书
    近来读书爱读思想史,冯友兰的,李泽厚的,章乃惠的,程艾蓝的,乱读混读一通。读这类书有用吗?我也不清楚,默默静静地读就是了。 如果做每件事都求有用,那活着也太累了。 从前读了书,若觉得装帧美,或发现一些精彩的片段,便想迫不及待地炫一炫,就像女人拍了一张美颜照便想公布于全世界的那种感觉。 不过自从开了头条号,这类操作大大减少了。 因为看到了许多晒书而被批判的例子。只要有人晒书,后面这些评论则是必有的。 这么多书看得完吗?也就是个摆设。书非借不能读也。书这么新,都没看吧。都什么年代的还看书?老古董。.........
  • 《听王林波老师上统编语文课》读后感
    每次读王林波老师这本书,都会有如沐春风之感,那叫一个舒服!他的课如其人,朴朴素素,简简单单。课堂上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华丽的教学语言,也没有热热闹闹的活动。然而透过这样的课堂,却可以看见他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和朴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有蕴藏其中的先进的教学思想。 《听王林波老师上统编语文课》这本书中精选的课例,涉及到不同的年段,也包括了不同的课型,对如何上好统编教材的语文课有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接下来我就《蜘蛛开店》这一课谈谈我的收获。 一、在情境中学习生字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 孔乙己读后感:鲁迅为什么选择“小伙计”作为《孔乙己》的叙述者
    《孔乙己》叙述者的选择 《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里的小伙计,也就是说,作者有意地选用小伙计作为小说的叙述者这个事实是人们在读《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很容易就注意到的。 但却很少有人进一步深究:作者的这一叙述者的选择后面的意味。 叶圣陶先生在《揣摩读〈孔乙己〉》(1959年作,文收《叶圣陶集》第10卷)里曾经说到这个问题。 他指出:用第一人称写法说孔乙己,篇中的我就是鲁迅自己,这样写未尝不可以,但是写成的小说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跟咱们读到的《孔乙己》不一样。 大概鲁迅要用最简要的方法,把孔乙己的活动的范围限制...
  • 《洛神赋》解读:人神道殊,洛水生赋
    我国三国时期有一著名的辞赋名篇,它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 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其中的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它就是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洛神赋》。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许文玉老师去揭开《洛神赋》的神秘面纱。 人神道殊,洛水生赋 《洛神赋》解读 许文玉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xue),李白《将进酒》中的陈王谓谁?曹植。 故事的开始,或许正要从曹植爱喝酒说起。 曹植是曹操第三子,从小就颇具才气,也有...
  •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 1 两天的时间,一口气把《摇着轮椅上北大》这本书读完了。 郭晖是一位摇着轮椅上北大的河北残疾女孩,生命如夏花般的灿烂,读着她的经历,感受着她的生活,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同时也倍感她之于我的的压力和痛苦。 启发来自于她强劲的生命之歌,让我感受到了她强大的生命力量。 学习是幸福也是唯一的希望 2 上帝夺去了她行走的能力,但是却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让她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意义。 对于她来说,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疼痛是每天的功课,疼痛像一条蛇,死死地缠绕着她;疼...
  • 《傅雷家书》整本书导读
    非虚构类整本书导读要善于整合 兼评何庆华老师《傅雷家书》整本书导读 初中阶段教材里的必读整本书大致分为两类:虚构类的小说和非虚构类的散文集、科普作品、纪实性作品、书信集、诗集。 特别是非虚构类的散文、科普作品和书信集等,大多由单篇构成,篇与篇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不像小说有情节线和人物索贯穿,容易陷入碎片化。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一类书时要善于整合,寻找单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结构化。 下面以何庆华老师执教的《傅雷家书》为例进行阐述。 一、整合单篇 相对于故事性的小说要破整而言,非虚构类文本要统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