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5 09:58:50 热度:

《从此爱上作文课》读后感


卷首语:

有这样一粒种子,种入泥土,能长成绿树;种在梦里,可以禾下乘凉;种在课堂,织成锦绣文章。有这样一位年轻教师,拜读了黄厚江老师的《从此爱上作文课》,心中便埋下了发芽开花的愿望,于是,带一粒种子走进语文课堂。



带一粒种子进课堂——读《从此爱上作文课》有感

一直以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很多年轻老师不知道作文课怎么上,我就是其中一员。二零一九年入职后教初中语文,从刚开始的学人家——每次都选择往年中考原题让学生练习,到后来听过一些讲座后的“拿来主义”——照搬、模仿,班级的写作课并无太大进益,我自己也越教越迷茫、越教越无头绪。作为一名老师,不该被作文打败,我们应该打破作文“看天收”的局面,让写作这个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真正发挥它的作用。黄厚江老师的《从此爱上作文课》,让我打开了作文教学的新视野,重拾作文教学的信心。

书中所讲的共生写作教学,有一个重要的理念是,“教师要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这个理念非常直观,让人印象非常深刻。那什么叫写作的种子?就是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能激活学生写作体验,能够把学生带进并且能够推进学生写作过程的写作教学原点。

首先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种子,虽然微小却含有无限希望,带着温暖的生命气息。教师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然后师生互动,使这粒种子萌芽破土,长成一根主干,伸开几根分枝,生出片片绿叶。甚至,成为燎原之火燃烧在师生心田。

好的种子,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好的种子,会霉烂甚至污染土壤。曾见到一个上作文辅导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表面上看作文优美又富有情感,但细读,发现不仅有套作嫌疑,还有时间、季节等明显逻辑性错误。而本人呢,却不自知甚至陶醉于自己的作品。

因此,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关键就是选好这粒种子。黄老师说:“这粒种子应该是一个教学生长点,只有着眼于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点,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课程特点,才会有充满活力的共生共长的教学情境”。黄老师的课堂就很有这个特点,虽然只是看书中案例,但依然能透过文字,想象到当时课堂上学生的活力与热情。比如,在课例一“写出人物特点”教学实录中,黄老师将自己“奉献”出去,让自己成为学生写作的“模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趣味。从对黄老师名字的解读出发,延伸到黄老师的特点,再到自我介绍,这个过程由浅入深。在与学生的对话、交谈中,适时点拨写人物特点的注意事项;在学生的回答、点评中,客观自然地插入写人物特点的方法。整个流程衔接紧密又自然流畅,娓娓道来,水到渠成,整节课给人舒服又丰厚之感。在课后作业学生的习作《认识黄厚江老师》中,学生真实地写出了黄老师的特点,运用了课上学到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并且学生写的生动又深刻。一粒作文的种子,悄无声息的走进课堂,像施了魔法一样,教师教的用心,学生学的有趣!

另外,我们会发现黄老师的教学案例中,这粒被选用的种子一般都处于未完成的开放状态,具有生发功能。如《记叙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一课,拿学生作文《满分》切入课堂,通过想故事的发展、全班讨论、学生写事件的发展、写结尾、评价故事结尾等环节,引导学生在这粒未完全开放的“种子”上合理想象、充分思考、有目的地表达。整个课程生成性很高,学生完全地被故事所吸引,最后,很自然地一步步地完成这节课的目标。

同样,在《一则材料的多种使用》一课中,用黄老师自己女儿的故事;在《“感激”唤醒“感动”》一课中,以黄老师本人的经历、体验为生发点,黄老师所选用的种子,都处于未完成的开放状态具有生发功能的特点。完形心理学认为,人天生倾向于去完成未完成的形式。面对未完成的作品,学生都会产生完善的冲动。而黄老师正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精心选出好种子,以激发学生的完善冲动和表达欲望。

此外,我们还能从黄老师的课中发现,这粒种子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情景、一个素材、一个案例、一种心情、一个矛盾、一句名言......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几乎什么都能成为写作的种子。

那么,是不是我们直接模仿黄老师“拿来主义”就可以把课也上得好呢?我想,一定是“NO”!黄老师的课堂,无不显示他对写作规律的熟练和他本人文学素养的丰厚。这样生成性高、看似“聊天式”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也相当高。老师要在不动声色中追问、质疑、补充,将学生的思考、感悟带向思维深处,启人思考、令人回味。所以,我们在看到希望、重拾信心的同时,更要学习“农夫”,辛勤地阅读、留心发现好的“种子”,在作文课堂上适时的播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就让我们从尝试出发,带一粒种子走进作文课堂,让零星的火苗接触、交融,最后,汇成壮丽的火海。

是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带一粒种子进课堂,让我们从此爱上作文课!

读后感从此爱上作文课

推荐阅读

《听王林波老师上统编语文课》读后感
每次读王林波老师这本书,都会有如沐春风之感,那叫一个舒服!他的课如其人,朴朴素素,简简单单。课堂上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华丽的教学语言,也没有热热闹闹的活动。然而透过这样的课堂,却可以看见他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和朴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有蕴藏其中的先进的教学思想。 《听王林波老师上统编语文课》这本书中精选的课例,涉及到不同的年段,也包括了不同的课型,对如何上好统编教材的语文课有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接下来我就《蜘蛛开店》这一课谈谈我的收获。 一、在情境中学习生字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详细]
2022-06-04
《张生煮海》:一条难以置信的好运法则
壹 东海岸边,捡石头支锅,拾柴禾生火,然后举起勺子往锅里舀海水。 锅里的海水开始冒泡,滚沸,蒸汽缭绕。 只见锅里的水减一分,东海就退十丈。这样煮下去,海水见底,龙宫必现。 他,姓张名羽,人称秀才张生。 意欲煮干东海水,以便步入龙宫向龙王提亲,娶龙王的三女儿琼莲为妻。 因为此前张生在东海边借宿读书的时候,邂逅聪颖伶俐的琼莲,一见钟情。 这是元剧《张生煮海》的故事。 煮海逼龙,是仙姑献的计;面晤龙王,长老也劈浪引路。 众神合力,终令父母双亡的穷书生娶到了东海龙王女儿。 表面上看,剧情传递一种观点,好运气全凭神...[详细]
2022-05-27
读《怀疑与学问》,锤炼思辨能力
怀疑精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尤其需要培养善于质疑、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编选了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一文,既教给中学生学贵有疑,也让他们由此学习议论性文本写作特点。 《怀疑与学问》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被编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作为议论性文本,此文论点明确、论证严密、表达严谨,词语之间、语句之间、段落之间均体现出紧密的逻辑关联,使读者感受到顾颉刚先生强大的思辨与论证能力。 标题的思辨性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详细]
2022-05-27
《傅雷家书》整本书导读
非虚构类整本书导读要善于整合 兼评何庆华老师《傅雷家书》整本书导读 初中阶段教材里的必读整本书大致分为两类:虚构类的小说和非虚构类的散文集、科普作品、纪实性作品、书信集、诗集。 特别是非虚构类的散文、科普作品和书信集等,大多由单篇构成,篇与篇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不像小说有情节线和人物索贯穿,容易陷入碎片化。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一类书时要善于整合,寻找单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结构化。 下面以何庆华老师执教的《傅雷家书》为例进行阐述。 一、整合单篇 相对于故事性的小说要破整而言,非虚构类文本要统整。 ...[详细]
2022-05-25
《从此爱上作文课》读后感
卷首语: 有这样一粒种子,种入泥土,能长成绿树;种在梦里,可以禾下乘凉;种在课堂,织成锦绣文章。有这样一位年轻教师,拜读了黄厚江老师的《从此爱上作文课》,心中便埋下了发芽开花的愿望,于是,带一粒种子走进语文课堂。 带一粒种子进课堂 读《从此爱上作文课》有感 一直以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很多年轻老师不知道作文课怎么上,我就是其中一员。二零一九年入职后教初中语文,从刚开始的学人家每次都选择往年中考原题让学生练习,到后来听过一些讲座后的拿来主义照搬、模仿,班级的写作课并无太大进益,我自己也越教越迷茫、越教越...[详细]
2022-05-25
《杨绛传》读后感:有梦不觉人生寒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用电影《怦然心动》里的这句台词,来形容杨绛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的感情再恰当不过了。于茫茫人海,他俩隔万千人群,在对的时间和地点,不期而遇,这是一种幸运,更是生命中无比美好的馈赠。从此,牵手一生、暖心一世。 偶然邂逅已许平生 《圣经》有言: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1932年,在清华古月堂的偶然邂逅,对杨绛和钱钟书而言就有了别样的意义。那一刻,初春的风带着馥郁芬芳,悠然的穿过古月堂,住进了两个人的心,没来得及说话,只是在人群中对对方相视一笑,从此便缘定...[详细]
2022-05-25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 1 两天的时间,一口气把《摇着轮椅上北大》这本书读完了。 郭晖是一位摇着轮椅上北大的河北残疾女孩,生命如夏花般的灿烂,读着她的经历,感受着她的生活,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同时也倍感她之于我的的压力和痛苦。 启发来自于她强劲的生命之歌,让我感受到了她强大的生命力量。 学习是幸福也是唯一的希望 2 上帝夺去了她行走的能力,但是却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让她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意义。 对于她来说,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疼痛是每天的功课,疼痛像一条蛇,死死地缠绕着她;疼...[详细]
2022-05-24
王君《天生我材会写作》读后感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新课标提出,中学生写作要达到文从字顺,能够正确地表达感情,能够运用语法和修辞进行写作并修改。但在实际写作中,尤其是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令人担忧。虽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和写作内容的训练,但效果甚微。作为语文教师,每每看到学生的考场作文,就有种吐血的感觉。这个假期读了王君老师的《天生我材会写作》一书后茅塞顿开,原来作文教学还可以这样做。 一、打破假话,抒真情。 假其实在学生的写作中是出现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考场作文。学生为了迎合阅卷教师的喜好,在作文...[详细]
2022-05-11
《洛神赋》解读:人神道殊,洛水生赋
我国三国时期有一著名的辞赋名篇,它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 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其中的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它就是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洛神赋》。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许文玉老师去揭开《洛神赋》的神秘面纱。 人神道殊,洛水生赋 《洛神赋》解读 许文玉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xue),李白《将进酒》中的陈王谓谁?曹植。 故事的开始,或许正要从曹植爱喝酒说起。 曹植是曹操第三子,从小就颇具才气,也有...[详细]
2022-04-27
孔乙己读后感:鲁迅为什么选择“小伙计”作为《孔乙己》的叙述者
《孔乙己》叙述者的选择 《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里的小伙计,也就是说,作者有意地选用小伙计作为小说的叙述者这个事实是人们在读《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很容易就注意到的。 但却很少有人进一步深究:作者的这一叙述者的选择后面的意味。 叶圣陶先生在《揣摩读〈孔乙己〉》(1959年作,文收《叶圣陶集》第10卷)里曾经说到这个问题。 他指出:用第一人称写法说孔乙己,篇中的我就是鲁迅自己,这样写未尝不可以,但是写成的小说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跟咱们读到的《孔乙己》不一样。 大概鲁迅要用最简要的方法,把孔乙己的活动的范围限制...[详细]
2022-04-20
柳宗元《小石潭记》读后感:快乐于他像俶而远逝的鱼
《小石潭记》:柳宗元,快乐于他像俶而远逝的鱼 读《小石潭记》必须有特别安静的心。 静静地,像时间静止一般,把自己放到那个时空里。 小丘小潭小生 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眼里看得见小,才真正懂得敬畏生命;只有从神坛下来,眼里也才能瞧见小。 对着《小石潭记》,我一坐半天。 我试图将我的眼跟另一双眼重合,尽管我知道这个可能性不大。 但是我还是想去做。 因为一个人的文字而喜欢一个人,我就是这样的。 我喜欢柳宗元文字的干脆, 爽利 不拖沓。 精准简练,形神兼具。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详细]
2022-04-15
鲁迅用“圆规”形容杨二嫂,有何深意?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用 圆规 形容杨二嫂: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对于这个颇有特色的形容,研究者涉及不多,且相关研究大多是站在语言学的角度来审视,探讨圆规这一指称形式究竟是借代还是借喻。 毕飞宇在《小说课》一书中,把圆规这一指称解读为用数学的计算工具来讽喻杨二嫂善于算计的性格特点。作为小说家,毕飞宇站在历史文化的层面来思考这句话,有其合理性。 作为教师,解读这篇被选入九年级语文教材...[详细]
2022-04-13
读书心得感悟:以无功利之心读书方能读好书
近来读书爱读思想史,冯友兰的,李泽厚的,章乃惠的,程艾蓝的,乱读混读一通。读这类书有用吗?我也不清楚,默默静静地读就是了。 如果做每件事都求有用,那活着也太累了。 从前读了书,若觉得装帧美,或发现一些精彩的片段,便想迫不及待地炫一炫,就像女人拍了一张美颜照便想公布于全世界的那种感觉。 不过自从开了头条号,这类操作大大减少了。 因为看到了许多晒书而被批判的例子。只要有人晒书,后面这些评论则是必有的。 这么多书看得完吗?也就是个摆设。书非借不能读也。书这么新,都没看吧。都什么年代的还看书?老古董。.........[详细]
2022-04-10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凡的世界》为何感动国人三十多年?
如果要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里,找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力作,那必须有《平凡的世界》。 作为已故著名作家路遥的心血巨作,《平凡的世界》从1986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第一部,到1991年荣获茅盾文学奖。单这短短五年里,《平凡的世界》就加印数十万册,掀起了一场全民读《平凡的世界》的热潮。 在之后的多年里,当许多同时期的名著力作渐渐沉寂时,《平凡的世界》仍旧热度不减,在上世纪末中科院一项 对国人影响最大的28部图书调查里,《平凡的世界》是唯一一部入围的当代文学作品 ,排名仅次于《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名著。1...[详细]
2022-04-08
《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读后感与心得体会,融通生活教育 追寻幸福未来
开篇介绍 上周日学校对所有中方老师进行了一场线上德育培训,高德胜教授的在讲座中提到他写过的一本书《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从标题来看这是我比较喜欢看的有实例的书,过于理论化的知识会艰涩得让人望而却步。本打算去当当买来一读,迫于疫情所有快递停运。好在电子书可以买到,无比感谢这个网络发达时代, 封控管控都控不住你读书的需要。 融通生活教育追寻幸福未来 读《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有感 作者介绍 高德胜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详细]
2022-04-05
骆驼祥子读后感1500字:谁“杀”死了祥子?
谁杀死了祥子? 《骆驼祥子》是第一部将人力车夫作为主角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健康向上的农村破产青年祥子在北平城内进行了艰苦的个人奋斗,却最终失败并堕落的故事。 我们通常用三起三落来概括祥子的一生,三起三落不是别人说的,是祥子自己说的。虎妞去世后,祥子这样看待自己的一生: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和委屈。 那么,三起三落具体指什么呢? 通读全书,我们可以这样梳理:一起是祥子奋斗三年,买了车。一落是大兵抢了祥子的车。二起是卖骆驼之后,开始攒买车钱。二落是被孙侦探讹了祥子的买车钱。三起是结婚之...[详细]
2022-04-03
《武则天正传》读书心得
对武则天一直充满好奇,与之相关的影视剧充斥荧屏,小说文章更多。武则天时期的唐朝社会是开放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一个时期。以为本书是一本严肃传记,对武则天的治国理政有些期待,更对她的一生充满了好奇,于是一读。 谁知读起来让我大吃一惊!一是有些搞不清这是一本传记还是文学作品,二是书中的武则天让我的心中充满了负能量。虽然对此书有些抵触,但是读起来就放不下了,读完了事。过程中,读的我心惊肉跳,心里灰灰的,窗外是晴空万里,可心情却有些低落。奉劝各位:心理若是不够强大,就暂时不要读了。或是读完后,再读一本正能量的...[详细]
2022-03-16
  • 《傅雷家书》整本书导读
    非虚构类整本书导读要善于整合 兼评何庆华老师《傅雷家书》整本书导读 初中阶段教材里的必读整本书大致分为两类:虚构类的小说和非虚构类的散文集、科普作品、纪实性作品、书信集、诗集。 特别是非虚构类的散文、科普作品和书信集等,大多由单篇构成,篇与篇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不像小说有情节线和人物索贯穿,容易陷入碎片化。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一类书时要善于整合,寻找单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结构化。 下面以何庆华老师执教的《傅雷家书》为例进行阐述。 一、整合单篇 相对于故事性的小说要破整而言,非虚构类文本要统整。 ...
  • 读书心得感悟:以无功利之心读书方能读好书
    近来读书爱读思想史,冯友兰的,李泽厚的,章乃惠的,程艾蓝的,乱读混读一通。读这类书有用吗?我也不清楚,默默静静地读就是了。 如果做每件事都求有用,那活着也太累了。 从前读了书,若觉得装帧美,或发现一些精彩的片段,便想迫不及待地炫一炫,就像女人拍了一张美颜照便想公布于全世界的那种感觉。 不过自从开了头条号,这类操作大大减少了。 因为看到了许多晒书而被批判的例子。只要有人晒书,后面这些评论则是必有的。 这么多书看得完吗?也就是个摆设。书非借不能读也。书这么新,都没看吧。都什么年代的还看书?老古董。.........
  • 《武则天正传》读书心得
    对武则天一直充满好奇,与之相关的影视剧充斥荧屏,小说文章更多。武则天时期的唐朝社会是开放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一个时期。以为本书是一本严肃传记,对武则天的治国理政有些期待,更对她的一生充满了好奇,于是一读。 谁知读起来让我大吃一惊!一是有些搞不清这是一本传记还是文学作品,二是书中的武则天让我的心中充满了负能量。虽然对此书有些抵触,但是读起来就放不下了,读完了事。过程中,读的我心惊肉跳,心里灰灰的,窗外是晴空万里,可心情却有些低落。奉劝各位:心理若是不够强大,就暂时不要读了。或是读完后,再读一本正能量的...
  • 柳宗元《小石潭记》读后感:快乐于他像俶而远逝的鱼
    《小石潭记》:柳宗元,快乐于他像俶而远逝的鱼 读《小石潭记》必须有特别安静的心。 静静地,像时间静止一般,把自己放到那个时空里。 小丘小潭小生 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眼里看得见小,才真正懂得敬畏生命;只有从神坛下来,眼里也才能瞧见小。 对着《小石潭记》,我一坐半天。 我试图将我的眼跟另一双眼重合,尽管我知道这个可能性不大。 但是我还是想去做。 因为一个人的文字而喜欢一个人,我就是这样的。 我喜欢柳宗元文字的干脆, 爽利 不拖沓。 精准简练,形神兼具。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
  • 读《怀疑与学问》,锤炼思辨能力
    怀疑精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尤其需要培养善于质疑、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编选了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一文,既教给中学生学贵有疑,也让他们由此学习议论性文本写作特点。 《怀疑与学问》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被编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作为议论性文本,此文论点明确、论证严密、表达严谨,词语之间、语句之间、段落之间均体现出紧密的逻辑关联,使读者感受到顾颉刚先生强大的思辨与论证能力。 标题的思辨性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
  • 王君《天生我材会写作》读后感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新课标提出,中学生写作要达到文从字顺,能够正确地表达感情,能够运用语法和修辞进行写作并修改。但在实际写作中,尤其是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令人担忧。虽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和写作内容的训练,但效果甚微。作为语文教师,每每看到学生的考场作文,就有种吐血的感觉。这个假期读了王君老师的《天生我材会写作》一书后茅塞顿开,原来作文教学还可以这样做。 一、打破假话,抒真情。 假其实在学生的写作中是出现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考场作文。学生为了迎合阅卷教师的喜好,在作文...
  • 《洛神赋》解读:人神道殊,洛水生赋
    我国三国时期有一著名的辞赋名篇,它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 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其中的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它就是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洛神赋》。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许文玉老师去揭开《洛神赋》的神秘面纱。 人神道殊,洛水生赋 《洛神赋》解读 许文玉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xue),李白《将进酒》中的陈王谓谁?曹植。 故事的开始,或许正要从曹植爱喝酒说起。 曹植是曹操第三子,从小就颇具才气,也有...
  •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 1 两天的时间,一口气把《摇着轮椅上北大》这本书读完了。 郭晖是一位摇着轮椅上北大的河北残疾女孩,生命如夏花般的灿烂,读着她的经历,感受着她的生活,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同时也倍感她之于我的的压力和痛苦。 启发来自于她强劲的生命之歌,让我感受到了她强大的生命力量。 学习是幸福也是唯一的希望 2 上帝夺去了她行走的能力,但是却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让她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意义。 对于她来说,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疼痛是每天的功课,疼痛像一条蛇,死死地缠绕着她;疼...
  • 《张生煮海》:一条难以置信的好运法则
    壹 东海岸边,捡石头支锅,拾柴禾生火,然后举起勺子往锅里舀海水。 锅里的海水开始冒泡,滚沸,蒸汽缭绕。 只见锅里的水减一分,东海就退十丈。这样煮下去,海水见底,龙宫必现。 他,姓张名羽,人称秀才张生。 意欲煮干东海水,以便步入龙宫向龙王提亲,娶龙王的三女儿琼莲为妻。 因为此前张生在东海边借宿读书的时候,邂逅聪颖伶俐的琼莲,一见钟情。 这是元剧《张生煮海》的故事。 煮海逼龙,是仙姑献的计;面晤龙王,长老也劈浪引路。 众神合力,终令父母双亡的穷书生娶到了东海龙王女儿。 表面上看,剧情传递一种观点,好运气全凭神...
  • 《听王林波老师上统编语文课》读后感
    每次读王林波老师这本书,都会有如沐春风之感,那叫一个舒服!他的课如其人,朴朴素素,简简单单。课堂上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华丽的教学语言,也没有热热闹闹的活动。然而透过这样的课堂,却可以看见他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和朴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有蕴藏其中的先进的教学思想。 《听王林波老师上统编语文课》这本书中精选的课例,涉及到不同的年段,也包括了不同的课型,对如何上好统编教材的语文课有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接下来我就《蜘蛛开店》这一课谈谈我的收获。 一、在情境中学习生字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