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课后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zhē)   郡县(jūn)   诗赋(fù)    衔接(xián)
	B.吞没(tēn)   朝晖(huī)   骚人(sāo)   霪雨(yín)
	C.樯倾(qiánɡ) 冥冥(mínɡ)  潜行(qiǎn)  波澜(lán)
	D.汀兰(tīnɡ)  皓月(hào)   偕忘(xié)   神怡(yí)
	2.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 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去老范一千年,后     先     ,几辈能担天下事;揽     ,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3.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本文以“记”为名,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出议论。
	D.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5.指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四支僵劲不能动。
	D.属予作文以记之。
	二、字词书写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滕(______)  汤汤(______)  霪雨(______)  霏霏(______)  怒号(______)  隐曜(______)  潜形(______)  樯倾(______)  岸芷(______)
	三、情景默写
	7.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_____”一句照应。
	(4)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于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 (选自《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颜见辞色。文正(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惠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2)此乐何极(________)
	(3)自庆阳帅谪巴陵(________)
	(4)子京忽以书抵文正(________)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
	B.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
	C.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
	D.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愤郁颇见辞色。
	11.(甲)文中“古仁人”和那些心境受自然风物好坏影响的“迁客骚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能够_________________。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襟怀。从(乙)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结合生活实际,阐述你的看法。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①圮毁②,蓁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④辽夐⑤,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⑥,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注] ①雉堞(dié):城墙的泛称。②圮(pǐ)毁:坍塌。③蓁(zhēn)莽:丛生的草木。④幽阒(qù):幽静。⑤辽夐(xiòng):辽阔。⑥氅(chǎng):外套。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可具状___________________
	(4)亦谪居之胜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第见风帆沙鸟    山顶千门次第开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与月波楼通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然则何时而乐耶  矢声铮铮然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第一个设问,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得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第二个设问,将文章推向高潮,从而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B.乙文中多用排比,着力渲染,叙中夹议,寓情于景,特别是对竹楼各种声响的生动描绘,更是各具特色,极富诗意。
	C.乙文详略得当,先略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再详写竹楼外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竹楼内所适宜做的事情:夏听急雨,冬听密雪,鼓琴咏诗,围棋投壶,表现竹楼特有的乐趣。
	D.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却表现了作者不同的态度。范仲淹忧国忧民;王禹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17.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先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揽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忧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常平:官仓名。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讽富人自实粟            讽:劝告
	D.徙洪州                徙:迁移,迁徙
	19.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C.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20.下列句子中,与“甫冠,名闻四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B.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
	C.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D.南冥者,天池也(《北冥有鱼》)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出任越州通判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二十岁刚刚出头的时候,名声就传遍了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
	D.曾巩在齐州做官时,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治理的中心,百姓生活富足,夜不闭户,
	2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2)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六、综合性学习
	23.综合运用。学校在岳阳楼前举行“弘扬岳阳精神”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岳阳楼有一副名联,由“万家忧乐到心头”(甲),“四面湖山归眼底”(乙)构成,请根据对联的格律要求判断,其下联是(______)(填“甲”或“乙”即可)。
	(2)同学们纷纷发表感言,请判断下面各句感言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①两千年来,汨罗江努力平息巨浪,好让屈子孤魂慢慢靠岸。(________)
	②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是一剂治疗我们怕苦怕累毛病的良药。(________)
	③只有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人生境界,才能弘扬好“忧乐精神”。(________)
	(3)以下是学生会宣传部长邀请平江起义纪念馆负责人的通话记录,画线部分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______)
	李馆长,您好!A我们学校准备举行弘扬“岳阳精神”的主题活动,B平江革命先辈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革命精神光照千秋,C想邀请您来现场为我们讲一讲平江起义中涌现的革命故事,D请您珍惜机会,务必参加。
	(4)下面是学生会主席写的活动总结发言稿中的一段,请你在横线上帮他写一个既能概括这段文字,又能呼应活动主题的总结句。
	求索能让人不断自新,超越自我,能让人趋向更完善的境界。求索能让我们青少年早一点找到更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练就过硬本领。总之,__________。
	七、作文
	24.《岳阳楼记》一文中,作者融情入景,描绘出了洞庭湖不同的景色。请你也选一处景物,运用融情入景的方法写一个片段。不超过300字。
						
 上一篇:《岳阳楼记》中考题复习资料!  
  下一篇:岳阳楼记复习全攻略  
 
						

























































































































































































































































































